協會簡介
生命關懷
廠商名錄
喪葬習俗
相關法令
期刊資料
禮儀諮詢
相關網站
入會須知
回到首頁
 
  
•馬來西亞孝恩園的總體設計理念
从当代艺术创作继承与发扬观音信仰文化的传统教育 —— 论马来西亚孝恩园“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的总体设计理念 王琛发 孝恩文化基金会 缘起 孝恩水乡“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的创作内容,结合了宗教文化研究、建筑设计、环境造型、雕塑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是由来自马来西亚、澳洲、中国的学者专家跨国合作的跨学科项目。目前中方已准备将此项目以及相关的子项目申报中国国家级、省级等重点项目。

在项目进行之初,孝恩集团曾经于2009年1月11日支持孝恩文化基金会、美国欧亚大学宗教所,以及马来西亚《慈悲》佛教杂志联合主办《马来西亚的观音信仰》学术研讨会。参与研讨的马、中专家学者包括了来自中国的张艺兵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黎东明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首位书法博士、当代著名书法家)、张明学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进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 、欧亚大学宗教所客座教授)、宋新明(中华宗教建筑胜境专项基金总干事、中华传统文化促进会宗教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马炳坚(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所长),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姜联昭(马佛青咨询委员、《佛教文摘》主编 )、赖鸿建(《慈悲》主编)、苏庆华(马来亚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兆祥(孝恩集团董事经理)、朱庆祥(孝恩文化基金会理事、集团研究与规划董事)、王琛发(孝恩文化基金会、欧亚大学副校长兼宗教所所长、中国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杜忠全(马大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研讨会结束后,来自两地的学者咸认为,马来西亚各地区的观音信仰内容丰富,百年以上的观音寺庙既是各华人开拓地区常民生活的载体,又是地方历史文化的反映;因此,若能在现有的庙宇建筑之外,再建一处从艺术欣赏角度表述观音信仰文化的中心,体现出观音信仰在中华文化内部的演变以至这一历史文化现象对马国华人的影响,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表达观音信仰的思想深度。参与学者也建议,马来西亚应举办更多围绕着相关主题的研讨会,这会有利于纪念观音信仰文化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影响、有利于探讨观音信仰对于社会教育的具体作用,也有利于表达当地华人继承自信仰文化的价值观。

孝恩集团在学者鼓励之下,毅然决定开发此一项目。 此项工程,由孝恩文化基金会承担宗教文化研究,由孝恩集团设计部门与澳洲argo设计公司承担建筑设计,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研究所承担环境造型与雕塑制作,广西师范大学美院现任院长张景鸿、前院长兼环境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帅民风,亲自参与规划工作,美院老师、广西著名雕塑家孔庆坚负起雕塑重责。帅民风、王可大、孔庆坚、刘宪标、秦剑等教授讲师,亲自到马来西亚完成环境色彩与雕像绘画的布局。

“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的设计主题强调观音化导六道众生以及提升众生生命境界的慈悲教化,而设计方向,是沿续着唐宋以前的传统雕刻造型,而以现代的表现手法处理彩绘与景观,务求体现出既是当代创作又是维系传统的敬意。

基于华人先辈是带着来自中华大地的历朝记忆南来马来西亚,来到南洋之后又是根据在地的具体条件重构记忆中的文化印象,因此,他们对观音信仰的文化传承,并非是单纯的重组与重建家乡记忆,而是将记忆融合于当地生活,如此表现出来的现实的生活景观,肯定是由浓厚的家乡回忆表达出南洋本土的地方特色。由于南来先辈的信仰文化少了历代封建朝廷的限制,又必须在因时制宜也因地制宜的情况下大体上保留了家乡的记忆,但又不是完整的延续家乡印象,而是有许多灵活处理的安排,在很多地区,就可以发现族群内的文化互动——来自不同故乡也讲着不同方言的先人同处一方,各自贡献本身不可能完整的家乡信仰文化记忆,互相交融与演变成当地华人共同接受也习以为常的庙祀风俗。

正由于马来西亚华人传统以来是如此建构起沿续族群生命力的历史记忆,作为孝恩水乡园林建筑群体里其中一处景观的“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不论是内部布局或周遭的环境安排,都是根据中华传统落实在当代南洋的思路开展,一方面兼顾艺术价值以及宗教理念的传统,另方面努力传承先辈的开拓性思路。

宗教场所对格局的要求,是空间的神圣化。宗教建筑从外观到内部结构以至装饰,本就极重视从色彩到设计的象征和隐喻,通过整体的布局将空间神圣化,完成神道设教的理念。孝恩水乡的“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一方面是延续宗教场所寓社会教育于神圣布局的传统,另一方面是希冀提升人们对信仰文化的多角度认识。传统以来,人们在思维上常会以为圣像雕塑以及其空间布局,都是只限于信仰活动意义与功能;“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的重点不在于满足一般善信的个人膜拜,而是要表达华人传统信仰文化的真、善、美,重视把文化观念结合艺术上的表达,将整体空间转化为感受整体艺术设计、环境造型,以及文化价值的欣赏空间。

1。以水月观音作为观音造型系列主体的历史文化根据
在《无量寿经》里,经文的内容说明观音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菩萨是“命终转化,生彼佛国”,与阿弥陀佛一起引导命终者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在《法华经•普门品》里,观音是救苦救难的慈悲菩萨,只要称念观音名号,便可免除各种灾难,经文形容观音能根据对象的根器和因缘,化身无数,变化出相应的身相去教导和解救众生。而在《心经》中,观音说法,目标在教导大众学习“观自在” 的智慧,从照见诸法空相去超脱人间的烦恼与轮回之痛苦,也脱离一切执迷。另外,在《华严经》里,观音是应化在普陀山传授成佛法门。

综而言之,上述提到观音的经典,反映了华人世界所流传的观音信仰是继承了印度多种源流的佛教经典的说法,而且它们各自都侧重于各不一致的教导。

净土系统的经典,着重在宣扬观音在极乐世界的角色、情景以及他接引众生往生西方的大能。法华系统的观音经典则强调观音的救苦救难,而且强调观音救度具有无限性、当下性与本色化的功能,不论在任何特定的时空范围内都会依据众生的根性而化身。而般若系统的经典强调众生可以由自身修行达到终极的解脱,不重在净土系统对来世和往生极乐的说法,也不重在观音救护现世苦难的外力,而专注在精神境界的开悟。至于华严系统的观点,一方面强调学习观音修行的方法,另一方面提出众生可以依赖心念、称名、见身是观音救度。《华严经》描述观音本身的道场为补陀洛迦山,将观音圣地从极乐世界拉近众生所处的人间,影响深远。从南印度、汉地、西藏、高丽到日本的佛教,都流传了不同版本的观音圣地说法,当玄奘的《大唐西域记》提到过在南印度有补陀洛迦山,经典的记载却演变为本土相应的说法,成为浙江普陀山观音道场以及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的原型。

由于上述种种说教因缘,流传于中华文化体系以内的观音信仰是多元面貌的,而中国的观音信仰,其实又是表现为上述各个系统的观音信仰的圆融总结。若基于华人世界普遍信仰的《普门品》对观音的说法,观音一直是商旅在水路的保护者,也是开辟新土地的群体的保护者;按《无量寿经》等主张往生西方净土、脱离轮回之苦的经典,观音又是持莲救度人们往生极乐。因此,既表达了水陆兼重又以莲花代表救度的观音造型本就很受欢迎。到了五代以后,从汉地广泛流传到亚洲各国的水月观音造型,是原本印度佛典所未曾有的,却足可反映中华民族融会贯通各系经典以后对观音的理解。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十文中周昉“妙创水月之体”的说法,生活于公元8世纪的唐朝周昉,最早创作出水月观音这一中华佛教艺术的独特题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三又说,周昉画的是“水月观自在菩萨”。以一心观水相而入水定的水月观音,在中国流传极广,正是具体反映中华民族观音信仰文化的一种观音造型。

“水月”本是佛教用词,《大智度论》卷六说“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佛教大乘十喻之其中一喻,即是以水月譬喻诸法无有实体。以水月观音的原创意念来说,水中月影是比喻诸法没有自性的佛教义理,也象征观音的慈悲实践可以是如一轮明月映遍千江水,“千江有水千江月,随处祈求随处现”的形容,说明菩萨可以化身千百亿去救度众生。另外,根据水月观音的造型,观音身处在可以倾听潮音的具体人间环境,又有了人间救难的纪实象征。观音既是观自性的观音,又是脚踏莲花代表莲国净土的观音,而且在人间,水月造型实际上是以形象统摄了净土、法华、华严、般若诸系佛经对观音的认识。
法国罗浮宫珍藏的水月观音,是唐朝中期的作品,法国吉美图书馆所藏的水月观音图,则估计是公元10世纪的作品,它们都采用了半跏趺坐大海岩石上的造型。英国大英博物馆藏的莫高窟藏经洞水月观音图,观音也一样是半跏趺坐大海岩石上,右足竖膝、左足垂入海中踏莲,微微仰头在思惟 。此外,在四川安岳毗卢洞的宋代水月观音雕像,也是如此。可见这是中国流传极广的观音造型。此外,在美国自由艺术陈列馆收藏的北宋彩绘羂画水月观音,观音是以双盘腿坐在大莲花上。自中国唐朝以来,东亚观音的形像传统上几乎都是按水月观音的说法变化造型,以广泛流传的南海普陀观音化现身作为原型,其造型不是观音坐莲花就是观音站在莲花上,象征观音能在水上救苦救难,也象征了莲花接引六道众生超升的功德。

《普门品》说:“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珊瑚、虎珀、真珠等宝,入於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墮羅剎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难,以是因緣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執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国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繫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国土滿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齎持重宝经過嶮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
观世音菩萨名號,是菩萨能以无畏施於众生。汝等,若称名者,於此怨贼当得解脫。”
这一说法,至迟在唐代已经广泛流传于来往中国南海与印度洋的海域上。《大正藏》所收录的《法显传》有提到,在更早之前,东晋朝的高僧法显在取经和弘法的旅途上屡受危难,也是一心念祈观音名号,而得以化险为夷。可见依赖观音在海上航行、在陆上开拓过程中救生度死,在东晋已经盛行,被视为有求必应、灵验殊胜。应当注意,到了唐代,曾经有许多来自中国、日本、印度、东南亚等地的僧侣为了传法、求法,往来于这片土地上的狼牙修等故国。因此,观音信仰最早流传在马来西亚土地上,并不是开始于明末大批垦殖民从中国前来定居之际。

在马来西亚国家博物院展示的观音像,据说历史约在7世纪到13世纪之间,这不只是客观地说明了在7世纪到13世纪之间马来亚半岛曾经是印度大乘佛教流传的的区域,而且也证实《普门品》 “但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观世音菩萨观其音声,皆得解脫” 的信仰曾经流行这一区域。国家博物院展示的观音佛像是顶上有佛像的八臂救难观音造型,证实这是属于典型的弥陀经典系统的观音造型,其八臂象征寻声救苦的多功能与多面向,而顶上弥陀佛像又宣示了菩萨不以世俗性的世间救难为终极,而是以度亡为最终之归旨,接引迷者往生极乐。

由上述的历史看马来西亚的海商社会的信仰,在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之间活动的华人海商,本来就是来自汉传观音信仰传播极广的中国东南地区。海上苦难多,会有死亡的危险,更有死后轮回受苦的担心,因此属法华系统的《普门品》和属净土的《观无量寿经》诸经,其共通的说法,极受到重视。而华人渡海南下,原已危险,南下后要到各地内陆种植和开矿,个人和共同体的生死,以至货流进出,又是由控制地区水路的安全度决定;如此更使到人们不能不祈求神佛加佑。所以,先民祈求安全南来,或者依靠水路从一个地区转去其它地区谋生,将安危寄托水月观音、祈求菩萨保护,亦折射出南来华人开拓马来西亚的艰辛。今日马国汉传佛教寺庙的观音很多是以坐莲或者海上的观音为主,尤其在如马六甲、槟城、布赖等历史悠久的港口与开发区,华人一旦聚居便是专以观音庙作为最早的信仰中心兼公共机构,实不能视之为偶然,更不可纯粹解释成是基于民族认同从中国抄袭信仰。

以“水月”名称立庙供奉观音的传统,由中华流传到马来西亚各地已经有数百年计的历史,其背后的思想脉络反映了来往马来西亚的先民的信仰,人们视观音为水路救护者,也将菩萨视作陆地上救生度死的慈悲依托。

在吉兰丹布赖原来的金矿区,水月宫是早在1800年之前已经聚居在当地的华人的信仰中心。在槟城,1800年创立的广福宫当年是来往港口的海商以及地方华人的信仰与行政中枢,迄今也是华人的信仰中心,庙里留下了志年为1896年的“水月宫”神枱。 砂劳越第一省新尧湾水月宫,建于1850年,现有门额是1886年由陈尊盛奉送。新古毛的岳山古庙,藏有1块1897年的“'水月宫”匾,其附近观音阁建於1904年。霹雳州怡保的水月宫拥有1块志明光绪16年冬(1890/1891)的云板,是怡保区已发现的华人文物中志年最早的。金宝务边街的“金宝古庙”留下的光绪三十(1904/1905)香炉已说明它原名水月宫、当时捐赠的信众包括了古冈州、东莞、新安、四会、惠州、增城、广宁、南番顺人。以后由于紧急状态的战乱影响,吉兰丹布赖的村民带着水月宫的香火被分散到瓜拉丁加奴20哩外、彭亨州的瓜拉立卑以及南方的柔佛古来附近,形成几个不同的布赖新村,结果吉兰丹水月宫的香火便随着先辈迁州过府,香火分散上述各地新村去了。从各地的“水月宫”出现於矿区和港口,以至各地水月观音出现了分香及迁移,庙宇的历史见证了先辈的苦难。

因此,民间所建的观音庙,早期都建立在近海处或者河道附近,可进一步佐证先民视观音为水路救护者的根据。而圣像造型一般重视莲台,亦可说明人们受净土思想的影响,认为救苦的终极是往生净土。这亦是孝恩水乡的水月观音以脚踏白莲作为造型特征缘由。

从马来西亚历史的变迁看水月观音信仰,水月观音的信仰代表了华人先辈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坚持了慈悲救度的价值观。孝恩水乡以“千江水月”为主题的观音造型系列,是继承马来西亚汉传佛教传统以来以“水月”为名称的传统,但主体不选择一般庙宇流传的明清观音造型,而选择了较早期的唐宋水月观音造型,是为了象征本土的观音信仰实可远溯到唐代,那是无数取经人在这个区域寻找真理、交流文化的时代。

2。以六道观音围绕水月观音形成造型系列的理论思考
从佛教的信仰观点出发,世间之苦莫过于六道轮回之苦,观音信仰文化源自佛教信仰,因此亦是以带领众生脱离轮回作为主旨。而水月观音的塑像以《心经》内容为背靠,又以六观音环绕水月观音,实是以具体形象化的布局教育大众,使行者能认识观音以出世间智慧深入世间的实践,面对众生各自的格局因缘而有求必应。

在经典中,观音以平等心、无为心、无染著心、大无畏心,应化于六道,不曾停止救生与度亡,观音法门是有大愿而不起分别心的智慧与慈悲双运法门。“千江水月-观音系列”的整体空间设计总共包括七个观音塑像,其中是以表现自性自在的水月观音为主体,配以如意轮观音、十一面观音、不空罥索观音、马头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以一尊连同石岩座位共高二点八米的水月观音像安放在当中,其他六尊高一点八米的观音站像围在自在观音周围,即是根据东亚佛教里头台密一系的传统,将六种观音化身对应轮回于六道的众生,根据六观音各自侧重度化六道之一的特殊因缘,塑造出上述如意轮观音、十一面观音、不空罥索观音、马头观音、千手千眼观音、圣观音的法相,依六道境界顺序排列。

天台宗智者大师在《摩诃止观》卷二最早提出的六观音说法,分别是大梵深远观世音、天人丈夫观世音、大光普照观世音、大慈师子无畏观世音、大慈观音、大悲观世音。日本东密真言宗所说的六观音,分别为如意轮观音、准胝观音、十一面观音、马头观音、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但是,渊源于中国唐代天台宗的台密则是以不空罥索观音代替准胝观音。以东密的称呼法对应天台宗的称呼法:密宗所说的如意轮观音即是天台宗所指的大梵深远观音,能破天道的“烦恼、业、报”三障;准胝观音即天人丈夫观音,能破人道的三障;十一面观音即大光普照观音,能破修罗道的三障;马头观音即师子无畏观音,能破畜牲道的三障;圣观音即三十三观音之首的大慈观音,能破饿鬼道的三障;千手千眼观音即大悲观音,能破地狱道的三障。若按渊源于天台宗的日本台密的说法,则偏向认为作为观音本体形象圣观音与地狱道的因缘深厚,而以千手千眼对治贪欲不绝之饿鬼道众生。这其中的分别,源自各别宗派自有本宗因缘,由于理论出发点不同,对观音应化的感应不一,就会产生认识的分别。但是,各派对观音的应化虽可以各自依靠认定的形象去加深认识,却不一定要执着于形象去认定不放。

上述六道轮回的说法,当是指生命境界时刻都在轮回转化而言,不能狭义的仅仅以为是指说无可考据求证的死后来生或者是灵界,其真意在于把日常心识的情意结以及变化状况比喻作六道。浅而言之,六道之间,地狱道的原因是嗔恙凶残、饿鬼道的原因是自私贪婪、畜牲道的原因是固执愚痴、阿修罗道的原因是多疑妒嫉、人道的原因是有能力守五戒、天道的原因是能修十善;生命只要尚在对应着六道的心识境界之间变化浮沉,即使是培养了人道和天道的因缘,还是可能由于生命过程中起过了其它四道的心态,因而不断在六道轮回不得自拔。佛教认为,一个人只要生活中有执着,心态总在六道轮回之间;心识如何转变都决定了他的人生会陷入相应的哪一种六道痛苦,而且长期不改情意结,死后就会胶着在与生前心识相应的六道境界,化生到该境界中。

因此,六观音的说法相对于《普门品》的说法,是有关观音以应化身度众生的另一套启示。中国佛教根据《普门品》的说法,以观音会根据各种人物的身份去变化自己而给予各种人物启发,计算出《普门品》有“三十三化身”的说法。而六观音的说法则是根据六道轮回的六种境界而说,观音在六道的每一个应化身,也有他们各自的特征。
天台宗智者大师《摩诃止观》卷二最早提到“六观世音”是说:“六字章句陀罗尼能破烦恼障,净于三毒,根成佛道,无疑六字即六观世音,能破六道三障”。这里的“六字章句陀罗尼”是来自《六字神咒经》和智者大师曾经作疏的《请观音经》,因此,和《六字大明咒》是两回事。按《请观音经》,其内文有说:
“若有众生受大苦恼,闭在囹圄杻械枷锁,及诸刑罚,一日乃至十日,一月乃至五月,应当净心,系念一处,称观世音菩萨,归依三宝,三称我名,诵大吉祥六字章句救苦神咒:多绖他 安陀詈 般陀詈 枳由詈 檀陀詈 膻陀詈 底耶婆陀 耶赊婆陀 颇罗腻祇毘质雌 难多詈 婆伽詈 阿卢祢 薄鸠詈 摸鸠隶 兜毘隶 娑诃。若善男子善女人四部弟子,得闻观世音菩萨名号,并受持读诵六字章句,若行旷野迷失道径,诵此咒故,观世音菩萨,大悲熏心化为人像,示其道路令得安隐”。
六观音的信仰,其实又有各自的经典依据。
如意轮观音的说法主要来自《观自在菩萨如意心陀罗尼咒经》、《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以及《如意轮陀罗尼经》等。菩萨手拿如意宝珠,既象征了天道的生活如意与变化如意,也代表着菩萨的救度一样是变化如意。宝珠能生世间与出世间两种财宝,能如轮宝一样自由滚动,到处利益众生,打破一切烦恼、如愿以偿。

十一面观音的主要来自《佛说观世音十一面神咒经》和《十一面神咒心经》。其梵名音译“曀迦娜舍目佉”,意译为“十一最勝”,专治心性好斗好胜的阿修罗道。唐朝慧沼的《心经義疏》认为,十一面之中的前左右各三面,分別以慈、恶與狗牙出面三种表情對治善、恶、淨三类众生,背後的大笑面则对治杂秽众生,而最顶上是为修行大乘佛道众生说法的佛面;又有说,前十头也表因地十位,后一头表佛果。日本则流传说,观音曾与阿修罗的心性方便相应,一时产生如何度尽众生的疑惧烦恼,因而头裂为十一面,当时阿弥陀佛加持其十一面,以十一面的形象救度最顽劣不听之众生。藏传佛教从《造像量度经》衍生说法,说罗刹鬼有十个脑袋,非常狂妄自大,观音变成十一个头,将其降服,也是对治好胜之义。简易的说,十一面代表“普门”,即本面之外还有十面可向十方普救十方众生。众生之所以顽劣是由于常受阿修罗心性影响,时刻都在争斗中,十一面观音手拿军持瓶,是以瓶代表众生的心,用瓶中水滋润战斗的烈心,也使众生心如水入瓶,能虚其心而持纳万法。

不空罥索观音的信仰,以《不空罥索心咒王经》、《不空罥索陀罗尼经》、《不空罥索神咒心经》以及《不空罥索神变真言经》为代表。不空,指心愿不空。罥索,即是绳套。不空罥索观音手拿罥绳,代表人道的本质应该是能套牢一切,不令落空,同样的,人们也应套牢自己的缺点而达到成就。菩萨手拿罥绳也象征菩萨勾召原本迷失的众生,永不落空。经典说,只要目睹此菩萨一面,既能彻底解脱包括无间地狱在内的八大地狱之苦,也能解脱八种怖畏乃至五无间罪。

马头观音为畜牲道的教主,以忿怒相警惕烦恼众生。《大乘庄严宝王经》说,观音曾有一世轮回为马王身,救得在那一世还是菩萨的佛陀以及那一世犹是五百商人的佛弟子,助他们摆脱罗刹之难,登往大海彼岸。密宗则有《马头观音心梵文陀罗尼》、《何耶揭梨婆像法》、《何耶揭梨婆观世音菩萨受法坛》。菩萨发髻上的马头,象征奔马之威势,能啖食一切众生无明罪障,摧破诸恐怖;菩萨面现獠牙的可怖形象即代表了摧破众生无明业障诸恐怖。马头观音现出的是凶猛的明王形象,以威权对治代表畜牲道的愚痴根性。菩萨主要功德为:降伏罗刹、鬼神、天龙八部之一切魔障,消无明业障、瘟疫、病苦、免一切恶咒邪法等。

千手千眼观音代表普救众生,华人对菩萨的认识,主要是《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和《大悲咒》。“千”,是代表无量、圆满之义,“千手”象征了观音大慈大悲的度众力量是无量而广大的,“千眼”则象征菩萨观察众生机根的智慧是圆满无碍,应物化导众生无往不利。据此经载,诵读此陀罗尼,可免受饥饿死、恶兽殘害死、树崖墜落死等十五种恶死,而得眷属和順、财食丰足、道心纯熟等十五种善生,也可治疾病、虫毒,并保护夫妻和合、生产安全、延命、灭罪等。在《千光眼观处在菩萨秘密法经》中有说:“大悲观自在,具足百千手,其眼亦复然,作世音父母,能施众生愿”。

圣观音是观世音菩萨的根本身相,也是观音各种法相的总体代表。观音手上所持莲花代表众生本來自性清静,但莲花未开即代表众生无明、颠倒迷惑,莲花欲开又代表解除众生无始无明的大悲功德。圣观音手持半开莲花,正是象征恶道众生自性本然清静、却为无明遮蔽。

按照密宗的说法,与六观音所救度境界相应的“嗡嘛呢叭咪吽” 六字大明咒,亦有救度六道之效果。“嗡、嘛、呢、叭、咪、吽”共六音,依顺序每一音都可以遍照和救度天、修罗、人、畜牲、饿鬼、地狱六道的其中之一 ,并封闭生人以及死者通往六道轮回之门户。

六字大明咒能解六道众生之轮回痛苦:嗡--表天道脱离轮回之苦;嘛--表阿修罗道脱离斗争之惨;呢--表人道脱离贪嗔痴慢妒五毒;叭--表畜生道脱离屠杀之痛;弥--表饿鬼道脱离饥渴之灾;吽--表地狱道脱离血冰刀火之灾 。

六字大明咒也能消除人类轮回六道的痛苦:嗡--能闭塞流转天道之途,念持此字,临命终时,中阴身不得生天道;嘛--能闭塞修罗道,使灵魂不得入;呢--能闭塞人道,使离再生人道苦;叭--能免畜生道轮回之劫 ;弥--能脱离沉沦饿鬼道之惨痛; 吽--能脱离生死轮回而不堕落地狱。此即六字大明咒在“千江水月”的缘由。观音菩萨的“六字大明咒”能将六道闭塞,就已然是只余下菩提道,而既然又是不入于人道,也即是将十道中的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声闻、缘觉、菩萨九道悉皆闭塞,菩提道上,也只余佛道。这是“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以六字大明咒的种子字对应六观音法相的缘由。

“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以六观音围绕着水月观音,是进一步突现观音寻声救苦、救生度亡的意义。一方面,观音的救度如水映月光,随处祈求随处现,因此六道观音无非就如同映射在不同水面上的同一月光,随着众生的境界因缘而化身,六道中的观音与水月观音之间,是一样的观音,也是不一样的观音。就由于众生轮回于六道,而诸法实相在缘起性空,本来自在的观音,不会失其“解了诸法,如幻、如焰、如水中月……”的本来自在,又会化身六道度众生,此即是菩萨教化接度的不可思议。“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以水月观音为主题,又以六观音守护与封锁六道轮回之门户,背后以《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为背景,实是说明观音救度的真实意即是“观自在”,是“照见一切五蕴皆空”。

3。“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的布局概念
六观音相配水月观音的布局,是呈现在具体的空间之中,作为孝恩水乡园林建筑群体里的其中一处景观而存在;同时,其建筑空间除了必须与其他空间协调,还要起着配合以及成全其他空间的作用。基于孝恩水乡的建筑群是仿造江南水乡设计的骨灰阁,因此,在建筑群之中出现“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设计主题强调化导六道众生以及提升生命境界,是有可能使到全局达到更圆满的效益,也令到当地以佛教信仰为主的家属群众,感受到宗教信仰上、文化上,以及心灵上的抚慰与滋润。

孝恩水乡对“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是现代创作,而不是抄袭与模仿前人。因此,在设计上就要考虑到如何最忠实的在最大程度上表达传统的信仰文化内容,同时之间也要确保一切来自传统的造型都能表达出创新的成果。基于这样的考虑,在绘制圣像的手法方面,艺术家在雕塑上进行彩绘,大胆的试着以现代美术的绘画技巧去重现出古朴的美感。而且,重要的是,整个内部布局,是要能够在色彩缤纷而且又庄严神圣的感觉下,叙述观音信仰文化的相关理论。

水月观音连同六道观音一共是七尊观音像,前者高达2.8米,后者高度各为1.8米,它们所在的空间,是以四方形建筑的内部设计为十角形的空间分布。布局的空间,从屋顶到墙面、入门,采取了十角形的设计,亦有代表十个法界的深意。在十角的循环中,最内部的正中墙面是《心经》。以《心经》为中轴面,左边顺序是天道、阿修罗、人道三善道,右边顺序是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它们都是从各自的角度面向水月观音的身像;这代表了不论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或地狱的境界,都可以受到观音的应化身化导,不论是作为应化身的六观音,或者是六道轮回,也都还是和位处中心点的水月自在观音没有阻隔,可以望及与相通相应。换句话说,打破六道分别、开悟自在的水月观音,是和观音处在六道的应化身相应相通,六道众生不论在六道里,又或者跳出六道达到自性开悟,都是与观音相应。在布局设计上,六道固然占据两旁的不同角度,但重要的是,六道所处的角度各有面向观自在的六道观音;而且,无论是怎么走,一旦走过由六道组成的旁道,还是要走到室内的最尽头,回归水月观音法象背后深藏的《心经》所代表的佛道。在代表自在、自性的观音像背后,仅布置文字表达的《心经》而不立相,是为了从设计去说明佛道虽可从“有相”观音法像入门,但更深入的道理也只能假立于文字,而终极是“无相”。

十角形分布对外三个不同角度的平面不见墙面,只是开放为入口,藉着出入口空无的本质以及它容许人们进出的性质,可以代表超越六道的限制、自由出入生死的菩萨、缘觉、声闻三道。入口三道,从外看是同一入门,从内则可发现是三个不同的角度打成一片,代表着依六度而修的菩萨道、依十二因缘修成的缘觉,以及依四谛法修成的声闻,俱是菩提通道,互相既有分别而又互相可以转化。如果进门者脚步不留在入口,而趋向更中央处的水月观音法像,即代表从三道入口,皆可发现空性又应达到达观自在的终极开悟,也就是水月观音背后的《心经》所述的境界。入口处、水月观音法像、《心经》,都设计在中轴线上,是以一条无形而互相贯彻的直线,隐喻在此空间的进出和走动,都是不离于佛、菩萨、缘觉、声闻等超脱了生死轮回的四圣道。

在布局设计上,针对六观音与六道的对应,则采用的是台密的说法,以圣观音化导地狱道,通过半开的莲花象征地狱道众生自性清净的启蒙;又以千手千眼观音对治贪欲无尽的饿鬼道。

“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所决定的六观音造型的分布,又是依照华人文化尊左的原则,以天道、阿修罗、人道三善道在左边,以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在右边,而以代表佛道的《心经》在中央以示不立相的 “无相”。同时,也注意到观音信仰化现在不同地区影响不同文化的事实,对少数族群的信仰习俗表示敬意。若有人按照藏传佛教重视的顺时钟旋转念诵六字大明咒的习俗,以《心经》为起点亦为终点,则可以依大明咒六音与六道对应的顺序,由天道起,而以地狱道终,绕走念诵,为六道祈祷。从第一圈开始,每绕一圈,到了重新起始或终结,总是要重新见到《心经》的道理,这是象征了六道本来都有佛性、都可成佛,只是循环时常是一再看到又错过。从六观音的相对,可知地狱和天堂隔着《心经》,是只差一念;人道与畜牲之间,也仅仅是隔着代表发现自性的水月观音,人与兽的差别就在自制与放纵。而且,入口、水月观音、《心经》,作为一条无形而互相贯彻的直线,分隔了三善道与三恶道,又可象征四圣道是从中切断六道循环的出路。

十角形的设计,也代表了《法华经》所教导的十法界皆有的“十如是”。天台宗根据《法华经》认为十法界中的每一界,皆具有“十如是”,理解此道理即是不昧于轮回之苦、开悟成道、解脱生死的入门:一、如是相:外显的形相;二、如是性:内具的理性;三、如是体:万物具有的体质;四、如是力:由体产生的势力;五、如是作:所造作的善恶业;六、如是因:身口意所种之因;七、如是缘:令因生果的助缘;八、如是果:由缘催生的果实;九、如是报:由因招致的报应;十、如是本末究竟:以前面的“名如是相”为本、“名如是报”为末,最后的归趣即为究竟。

根据十如是的说法,“千江水月-观音造型系列” 上方的彩绘图案,表达的是宇宙大自然的真理不外是十如是之间的互相彰显、结合、循环,看似分类,实则一体。以象征虚幻的云彩图案表达其结合与分散既是看似分离而实为整体,又是依赖中央的圆形,再以从中央空无变化出开放的莲花,如此便象征“真空妙有”的“实相”。如此设计,是将宗教文化的思维,反映在建筑空间的设计。
后语
总而言之,以“千江水月”为主题的观音造型系列,以及与之配合的整体环境布局,是考虑到马来西亚华人历史文化的渊源,而且是在严格考证观音信仰的教义理论之后,进行设计。
佛经说,能有闻、见、读颂佛菩萨名号,而能依法奉行,自有其功德。如此,孝恩水乡之所以塑造“千江水月”的七尊观音观音造型,其原因不言而喻,是尊重了广大信仰佛教的家属群众的信仰要求,通过艺术造型去诠释观音信仰文化的社会与道德教化,促进和谐。此中的格局安排,不是建立一处祭祀的场所,而是希冀以布局以及布局所象征的意义,寓宗教文化的传承以及社会教化的目标于艺术设计的环境造型,如此亦可促进不同信仰之间从艺术与文化的角度互相欣赏、对话、交流。

“水月”中能有水月观音和六道因缘的观音化身的造型,是以形象的特征教化无形的道理。从非信仰者的立场来说,这里是集中了把传统再现的艺术创作,也是让大家充份理解观音信仰文化以及其理论思维的中心。从信仰者立场来说,不同造型的观音像,各自的法相造型是从细节上象征佛经说法,让瞻仰者从观察法相的象征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如此就能增长智慧,就能与众生结善缘,使不论生者、亡者、六道众生出入于孝恩园都能福报充满、同沾法喜功德,生活上能脱离苦难烦恼、命终有望超出轮回和往生净土。

 
版權所有 中華殯葬禮儀協會 聯絡人:吳麗芬 e mail :tpfuneral111@gmail.com
台北市 (104062) 中山區 復興北路 420 號 16 樓 電話:(02) 2506-9729 傳真:(02) 2506-4188